大约四十多年前,苏联远东空军基地的跑道上,一架灰色涂装、后掠机翼的庞大飞机呼啸而起。它以2.71马赫的速度穿破云层,飞行距离几乎覆盖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区域,携带着24吨弹药直奔目的地。
北约给它起了个外号——“逆火”,图-22M3。这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曾像只悬在中国头上的利剑:从中苏边界起飞,不用绕路就能覆盖华北的中心区域;要是在日本海方向发起突袭,中国海军当时都没什么有效的拦截招数。当年为了应对这个“逆火”,歼-8B战机经过改良,红旗-2导弹也升级了。
不过如今,俄罗斯在乌克兰“蛛网行动”中损失了13架战略轰炸机(包括4架图-22M3),搞得焦头烂额,国内竟然有人提议:“向中国买轰-6来补缺口!”真是挺有意思,曾经让中国心神不宁的“逆火”飞机,如今都快失去备用的资格了,开了个挺讽刺的玩笑。
“逆火”曾是金光闪闪的黄金时期,却成了中国防空体系的暗夜噩梦。
在苏联解体之前,“逆火”绝对算得上空中主宰。它诞生于1969年,专门为打破北约的防空网而研制:可变后掠翼设计,飞速时贴紧机身,降低阻力;7000公里航程,配上Kh-22超音速反舰导弹,能把航母战斗群逼到绝路。搞笑的是,它还能从北极基地起飞,经空中加油后直冲美国本土,然后再返回——这让北美防空司令部那段时间感到紧张得很。
对中国来说,“逆火”的压力更实在。1980年代的时候,中国海军航空兵巡逻时接到一条死命令:一旦发现苏军的“逆火”,必须全程跟踪拦截,不让它有丝毫逃脱的机会。
不过,歼-7和歼-8的雷达根本没法锁定高速目标,红旗-2导弹的拦截时间也就几十秒。其中有个说法是,“我们曾经考虑过把‘逆火’引进当核武器平台。”一名退役的将领透露。到2005年,俄罗斯还主动派出图-22M3来中国展示,暗示“愿意卖就卖”,但中国最终还是摆手了。
技术水平拉开差距:轰-6的强势回归和“逆火”逐渐失去光彩
或许俄罗斯人没想到吧,拒绝的原因其实是“逆火”这款战机的基因缺陷。虽然速度快得像闪电,可它的航空电子设备还停留在模拟技术时代:雷达抗干扰能力差,火控系统还得靠人工输入,想要现代化改造,费用简直和造一架新飞机差不多。这还不算最尴尬的,现代战场上,突防模式基本等同于“自杀”——面对S-400防空导弹和隐形战机,超音速飞行反倒不如隐身更靠谱。
相比较之下,中国的轰-6可完全不是当初苏联那个图-16的翻版啦。新出的轰-6N撞上了涡扇-18发动机,航程轻松突破9000公里,自带北斗卫星导航,还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,精度达到了米级水平。这架飞机还能挂载高超音速弹道导弹,能在防区外精准打击关键目标。俄里的军事专家私底下都承认这个厉害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轰-6N的航电系统比图-95MS要先进一代,电子战本事更是远超图-22M3。
俄军的难题:表面输给了现实
到了2025年6月,乌克兰的一支无人机队伍夜里突袭了俄空军基地,搞掉了4架图-22M3——这下俄军亚历山大啊。毕竟,图-22M3早就停产了,想翻新一架要足足18个月,而全新一架图-160M的造价可是高达2.7亿美元,年产量也就几个而已。在俄方论坛上,这次事件引发热议,大家纷纷讨论的“救命妙招”竟然有两种:
有人猜测,或许可行的方法是把图纸传给中国,让他们帮忙代工制造图-22M3,机身部分由中国负责生产,俄方则自己组装发动机啥的。
就直接买那轰-6出口版的靠谱吧。
对俄军来说,轰-6确实挺有吸引力的,毕竟价格挺实在的,才五千万美元左右,产能也挺充裕,还能定制俄制导弹接口。不过,俄罗斯空军将领们心里总感觉有点纠结,主要是面子问题:他们的“祖父”图-16是苏联1952年的型号,让航空强国怕是有点难堪,采购“孙辈”飞机,等于是认输技术的落后。“就像德国要从土耳其买豹2坦克的改型一样!”一名俄罗斯网友打趣说。
中国其实没有必要非得考虑“逆火”这款机型,原因主要有三点,让人觉得底气十足。首先,咱们的空军实力日益雄厚,无论是歼-20还是其他先进战机,已经能应对各种挑战,完全不用担心技术上的短板。第二,咱们拥有自主研发的多型先进装备,技术水平稳步提升,已不再依赖外购,特别是在战略核打击能力上,咱们的实力已经跟国际接轨。第三,国际局势日趋复杂,但中国的国防战略越来越自主,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应对未来任何变化。所以说,咱们根本没必要去盯“逆火”,有底气坐镇,只要咱们坚持自主创新,未来可期。
就算俄罗斯真打算面子上过不去,把“逆火”推销出去,中国也肯定不会用。原因很干脆明白:
据说,轰-20已经进入服役的倒计时阶段啦。这款采用飞翼布局的隐形轰炸机,航程超过1.2万公里,内藏弹舱可以搭载高超音速导弹,专门设计用来突破北美的防空体系。用军事专家的话讲:“隐身轰炸机就像一把矛,而传统的超音速轰炸机嘛,就像只钝刀。”
目前,轰-6的产能主要是优先保障自身需求。中国现有大约270架轰炸机,居世界首位(美国大概157架,俄国有134架),其中轰-6系列占到200多架,正在逐步换装NJ系列新型号,好像是为了提升性能和作战能力。
“逆火”这么个定位,跟中国的战略可不搭调。咱们中国的核政策一直强调防御性,主要是要有“核常兼备、防区外打击”的能力,像“逆火”这样偏前线突袭的武器,反倒不符合咱们的需求。
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转动,仿佛永不停歇。
当年,苏联的工程师在设计“逆火”的时候,绝没料到,将来某天在俄罗斯某个军用基地里,有位指挥官会盯着卫星图上那片焦黑的图-22M3残骸,犹豫着要不要打个电话给北京。而到中国的某个试飞基地,一架轰-20的原型机正滑入跑道,翼身融合体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暗淡的灰色光泽——那一刻,藏着未来四十年的制空权秘密。
“逆火”的年代,已成过往。
宏赢策略-股票杠杆网站-散户配资网-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