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导读
救误甚难,有感而发。
经验之谈,勿作等闲。
图片
孩子高烧嗜睡、吃药吐药、吃退烧药反而烧更高:最后关头勿忘外治法!
作者:tsp南极
01
一步错,步步错
2025年2月3日,我收到了一个极为麻烦的求诊。
朋友家的小孩,白天玩水,晚上睡觉又把被子蹬开了。早晨起来恶心、头晕、腿疼,体温38.5℃、无汗。
家长自行给药,情况如下:
吃了荆防颗粒,1小时后不出汗。
心里着急,又连续给孩子吃了葛根颗粒、小柴胡颗粒、葱豉汤、保和颗粒。
以上5种药物吃进去,很可惜,还是没出汗。妈妈等不急了,给小孩喝了布洛芬。服后喝了水,10分钟后呕吐大量液体,后出汗退烧,现体温36.8℃。
体温被强行压下去之后,只剩下如此症状——
咳嗽,无痰。
没胃口。
没喝水欲望。
肚子里咕噜噜的水声。拍打胃腹部有鼓鸣音。
口中黏腻。
大便今天还没有解。
晨起小便淡黄顺畅。
图片
大家可以发现,绝大多数发热病人常见的症候是没有了的,已经被掩盖住了。
说实话,看到他这个完全是胡闹的用药过程,我头都大了,真麻烦啊!
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给他吃了五种不同的中药,然后再给他加退烧药,强行把体温降下来。这种操作下,后面体温的猛烈反弹会非常惊人。
伤寒论这本书,有大半都是在讲怎么样救逆救误。经常当“救火队员”的朋友应该知道,胡乱用药之后,救火是多难啊!
我思考:
这孩子舌苔雪白厚腻、分毫不欲饮水、口中黏腻、腹中振水音——可见湿邪极端猖狂。湿邪重的患者,靠吃退烧药出汗退热,大概率要复烧。明清温病学的比较好的朋友应该知道,湿温病岂能一汗而解!不把湿邪煨透,必然没法退烧!
舌头前面有很多的小凸起、郁热点。但是充血不明显,郁热应该不重。
舌尖M型凹陷,这种孩子往往上焦心肺都不太好,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的问题:小儿咽痒咳嗽一年、求医无数还没好,拿什么去拯救?之前的医案中讲过类似的舌形。这种孩子的调理一般比较慢,有的孩子调理几个月才把这个凹陷填平。
分析完了之后,我选择开出藿朴夏苓汤加减。
治疗湿温的大法是先化湿邪,把湿邪去掉之后,气机才能通畅,然后才有退热的可能。
但是注意,治疗湿温发热会有一个体温升高的过程,化湿的过程中,体温要继续升高,升到一个点之后,把湿邪煨透了,然后才会汗出退热。
有时候晚上吃了药,前半夜一直烧,到后半夜就出汗退烧了。这个过程很像是炖汤,心急了就炖不好。
所以我非常坦诚的告诉这位朋友,这孩子后面大概率是要重新发烧的,而且经过这样的瞎搞误治,我这一副药下去基本上是不会退烧的,必须按照理法一步步走,才能胜利!
结果我才说完,他就告诉我孩子又开始起烧了:
图片
我一看孩子手足冰冷,心想这下坏了,后面的体温反弹恐怕会很猛烈。
我告诉朋友,孩子吃了药之后务必好好休息,不退烧也不要着急。今天晚上把湿邪化一下,明天再用别的思路就可以了。
但很遗憾,事与愿违。
孩子的母亲并不信任中医,觉得中医并不能治发热。吃了药后体温回升,直接给吃了退烧药。
2025年2月4日的中午我得知此事,深感无奈。
朋友告诉我说,孩子现在体温正常,人看着也比较舒服,退烧之后人有精神了,吃饭也不觉得恶心了,而之前发高烧的时候老想吐。
人有精神了,也有胃口了,这发烧是要好了吗?
很遗憾的是,大概率要再次发烧,因此我做出如下决定:
图片
图片
我这样做有两个考虑:
第一,吃了退烧药之后,这孩子像个没事人一样,症状全都被掩盖了,这个时候是看不准的。
第二,这孩子父亲相信中医,母亲并不相信中医,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麻烦问题,我以前也遇到过——
还记得几年前有个孩子大晚上发烧,吃退烧药体温降下来后,第二天白天孩子精神了、有胃口了、状态好了。
但是我一看那个舌头,就知道这肯定再烧。所以我开完药之后也告诉孩子家长,这孩子后面要再烧的。
结果谁知道,这孩子的母亲信中医的,父亲不太信任中医,吃了中药之后体温回升,就来大骂,说本来这孩子烧都退了,病都好了,你这中药给他吃坏了,又发烧了,症状都加重了。
我当时真是觉得百口莫辩,这时候还讲啥医理啊,什么用都没有,只能自认倒霉,甘愿挨骂。
所以对于这种已经预见到可能再烧的情况,我选择先不开,等烧起来了之后我再开,免得引发争议。
唉,果不其然:
图片
这孩子一开始体温最高也就38.5℃而已啊!现在到反弹到39.7℃。
被退烧药压下去的症状全部返回来了,疲劳倦怠、嗜睡、全身剧烈恶寒、两足冰冷、腹胀,之前的假象全部都消退了。
我在想,要是我在这孩子重新发烧之前就把药开下去,是不是我又要白白挨一顿骂?
我看了看孩子的症候,越发觉得压力巨大,这样的状态下,想要一副药把烧退下去,让两个家长全都安心,真的极难。
家长实在是定不住,完全不给身体时间去积累力量去退烧。但是正气这么弱,现在又怎么可能起到速效呢?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,大家应该都懂呀!
我只能勉强开出扶正健胃透表之剂,现在恶寒非常严重,同时孩子身体这么倦怠虚弱,非得补益兼透发外邪不可。
再怎么说,也要把恶寒解除,令卫气充分达表。一直恶寒的话,卫气缩在里头出不来,可就坏了,要生出大热的。
次日告诉我,昨天晚上还是顶不住,吃了中药还没退,还是吃了布洛芬。
可怕的是,这次吃布洛芬之后,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出很多汗退烧。
这次出汗没多少、小便也少、喝了水还吐。食欲全无、体温降到38.5℃就下不去了、不恶寒亦不恶热,就是纯烧。
脾胃虚弱,津液自然没有源头,同时大量丢失津液,汗与小便皆少。现在连强行退热的退烧药吃了都不再起反应,局面非常非常坏了。
现在用药一方面必须恢复脾胃、增加津液,其另一方面要把体内郁热透发出来。二者兼顾是比较麻烦的。
最关键的是,这孩子现在老吐,哪怕用药兼顾了脾胃,也不一定能护得住,正如我昨日的思路就护胃失败了!
我当时是真的坐在那里想了好久,忽然想起很久之前我处理过比较相似的病例:
孩子高烧、服大量寒凉剂后胃气受伤、倦怠嗜睡:此法绕过脾胃、稳妥有效
胡天雄老先生的和中解表汤,一方面可以保护脾胃、增加津液,另一方面可以透发体内病邪外出。
我把他改为外用法,并增加足够的辛凉药物,就可以适应病机了。
我把方子开好:
胡天雄和中解表汤化裁
粉葛根24,桔梗6,芦根15,党参9,大米手抓一把,炙甘草6,青蒿6,蝉蜕9
煮35分钟之后,毛巾沾湿擦拭身体,棉球沾湿敷肚脐
治疗发烧的时候,全身皮肤涂抹药液,这个比单纯泡脚的效果要来的更快更好。
肚脐这里再给一部分药物。效果还要再上一层楼。事实上,我治疗一些呕吐类疾病的时候,也是经常配合肚脐给药:小孩剧烈呕吐、一天一夜无法进食、精神差:内外并治一剂愈
化疗后呕吐反胃经验:小半夏汤外敷神阙、吴茱萸贴敷涌泉
以上医案与肚脐给药相关。
虽然似乎一些西医的研究认为皮肤用药吸收率很差,但是我给一些小朋友用这个方法,时不时还是能够起到奇效的。具体是怎么回事有待高明候正!
开完之后,我还是感到心情沉重,我非常坦诚的告诉朋友我心中的担忧:
图片
但是这一次,处方与病机完美契合上了。外治法成功打开了局面——
朋友用药水给孩子擦拭身体,擦着擦着,就发现身体不那么滚烫了。
尝试性把多出来的药水给孩子吃了点,发现孩子竟然没吐!
就这样边喝药,边擦拭中药,体温就顺利降到正常,食欲也恢复了。
图片
我看了一下孩子的舌象,还是没有完全复常,后续有待调理改善。
治疗外感发热需要定力,调理体质更加需要。没有定力的话,往往左右摇摆,最后什么也得不到。
02
又是焦头烂额
2025年2月17日,又治疗了个令我头疼的病例。
一个上海的老朋友家里的娃发烧、咳嗽,16日打吊抗生素之后恶心吐泻、吃的饭都吐了。呕吐之后,体温从38升高到38.7℃,后面继续攀升到39.5℃。
图片
刻下:
既不怕冷,也不怕热。扇风扇也不怕风。
宝宝小,没有描述这些信息。
咳嗽,有痰,气促。
食欲不好、腹痛。
精神变差。
补充:
之前趁着B老师来上海出诊的时候带去看过,腹诊有振水音,吃过半个月小剂量七味白术散调节脾胃。
图片
打针之后恶心呕吐,舌头润滑多液、舌苔厚腻——湿邪可以说是极为猖獗了。
但是从口唇口周的皮肤状态来看——湿邪猖狂的同时,体内正常的津液也在急剧减少!
没有恶寒恶风、身痛之类,排除表寒证,麻桂勿投。没有怕热、口渴想喝冷水、烦躁,排除阳明里热,石膏勿要轻易使用。咳嗽气促,直接病位在上焦肺脏。中焦脾胃被湿邪阻塞,胃气上逆作呕。脾胃中之津液随呕吐大量丢失,故口周干燥脱屑也。
我思考了半天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温柔的透发肺中邪气,同时又能够保护脾胃?
忽然想到之前的病例,于是决定采用内外并治法:
外用:调胃桑菊饮化裁
桑叶15,菊花9,苦杏仁15,连翘3,薄荷9,桔梗6,炙甘草6,芦根15,葛根24,党参12,大米手抓一把,蝉蜕9(打碎),青蒿9,淡豆豉9,佩兰24
煮35分钟即可,煎好之后,用于泡脚,擦拭身体。
调胃桑菊饮是我的经验方,具体为胡天雄和中解表汤与吴鞠通桑菊饮的合方化裁,解析如下:调胃桑菊饮:小孩因肺热而发烧多日不退、咳嗽不止,此方平淡稳妥中见神奇
老人发烧、红色舌苔、眼眶发胀、过量服用补肾药:辛凉透热一剂愈
小孩反复高烧39℃、瘫软在床、轻微抽动,精确用药半剂热退人安
在此之前我也使用过桑菊饮熏蒸的方法治疗过严重的咳嗽:外感后剧烈咳嗽8天,中药熏蒸法有奇效
同时我配合内服药物保护脾胃的方法:
内服
蚕砂18,竹茹9,陈皮9,枇杷叶9,焦三仙各9
和胃消食,减轻脾胃负担
蚕砂、竹茹、陈皮这三宝,请大家看之前的医案:小孩反复咳嗽一年半、现流感高烧一周不退:正确辨舌一剂热退人安
流感发烧38℃、上吐下泻、一天无法进食、全身酸痛:经方覆杯而愈
这种内外并用的方法,我在之前医案的末尾讲过:孩子高烧、服大量寒凉剂后胃气受伤、倦怠嗜睡:此法绕过脾胃、稳妥有效
由于这位朋友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,孩子体温一往上升,她就会慌乱无主。
所以我就把之前的病例讲给她听(即本文第一段的医案),一定要保持定力:
图片
一着急真的好容易坏事啊!
家长着急的时候,我心里也急。但是家长能慌,我是不能慌的,我只能压着。此中压力,诸君应该能够理解。
这也是为什么不太熟的人找我看小孩子发热,我要是看到孩子家长急的不得了,我一般都选择推辞。
因为压力会传递,着急会坏事。坏了事之后,我心里也难受。
所幸的是,药后效果蛮好,这位朋友也是一改昨日之愁容,高兴的不得了,忍不住哐哐问我问题:
图片
腻苔大退,然胃口不开,可以开始健脾胃治本了:
图片
去掉外洗,改用培土生金法善后:
异功散合止嗽散加减
党参4,生白术3,茯苓3,炙甘草2,陈皮4,炒白芍2,木瓜2,荆芥1,百部3,紫菀3,白前3,焦三仙各3
异功散与止嗽散治疗脾胃不足的咳嗽,这个没啥说的,常规操作而已。
在健脾胃的药方里头加入酸味的白芍、木瓜,这是学习叶天士、王孟英等人的方法,健脾胃的同时不忘制肝,起效更速。
用药剂量非常小,不给脾胃增加负担。平淡中见神奇。
03
小小总结一下
胡天雄老先生的和中解表汤是真的非常精妙的处方,方子里头大部分药物的味道都比较淡,闻到药味就想恶心呕吐的孩子服用此方一般是不会吐的。
不过如果恶心呕吐剧烈的话,也可以像我一样尝试内外并用的方法。
方子里头的党参、甘草、大米,都是非常平和的健胃药物,而且都味甘多津,健胃的同时还能复津液。
使用这张方子的时候,主要把握住的病机就是脾胃虚弱、津液大量丢失、无法正常作汗、以至于病邪内陷。
如果舌苔比较厚腻,而口唇脸部的皮肤干燥脱屑,是为湿邪盛、津液亏。
此时把芳香化湿的石菖蒲、佩兰等药与复津液的和中解表汤并用,并不会起冲突。
如果病邪在肺的情况比较明显,要配合透发肺中邪气的方法。
不只是桑菊饮之辛凉透热,诸如杏苏散之温散亦可,随病机用药为优。
昨天我还看到一则不错的医案,也是和中解表汤法,很棒的思路,可供参考:
《发热案例一百篇》之案例五,反复发烧十几天,疑似猩红热,详细辨治成功退烧。
最后再说一句,治疗外感发热病确实是一件比较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大都要求我们速效,甚至覆杯而效。
如果这个发烧伴随误治,那一剂热退的难度就会往上翻几番,这个时候不只是要治病,还要救误。一剂药里头要把各种情况全部考虑到,分清其轻重缓急,然后处方,方能得神效。
着急上火的家长有时候是不太讲理的,在下也有数次遭人毁谤的经历,想来也是令人神伤。
后面发现那些心态比较佛系平和的家长,治疗其子女发热往往省心省事,平素相互知根知底,遣方用药也没啥压力。所以许多孩子的外感病我后面都婉拒了,也是卸下许多重担。
若是初入医林的小友,多治疗亲戚朋友家的小儿发热为好,可省许多事。此为经验之谈也。
图片
警告:
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,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,否则后果自负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宏赢策略-股票杠杆网站-散户配资网-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