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赞]“如果每人借我1000元,找300个人就能凑够30万了。”
当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时,肯定会第一时间怀疑对方不是骗子就是异想天开了。
但没想到的是,这位河南女孩却凭借一条“微信朋友圈信息”,在短短5个小时内还真的借到了30万元。
她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到那么多钱的,而且她承诺的5年还清所有人的欠款,最后真的还清了吗?
走投无路
张海林至今还清晰的记得2015年春天的那通电话。
展开剩余92%当时的她在上海出租屋里刚改完第3版策划案,手机突然响了,电话是弟弟打来了,他哭着说:“姐,妈在田里晕过去了,医生说要立刻开颅,要好多钱……”
张海林连夜买了最早一班高铁回河南新乡老家,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刺得人睁不开眼。
父亲蹲在ICU门口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存折,上面的数字连手术费的零头都不够。
为了救母亲,他们跑遍了所有亲戚家,有的人家闭门不见,有的人家拿出几百块叹着气说“尽力了”。
最终凑齐手术费时,张海林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12笔欠款,最大的一笔是舅舅家的2万。
母亲刚脱离危险,张海林就赶回上海拼命赚钱。
她白天做行政,晚上接翻译兼职,月底发了工资先攒一半,剩下的寄回家当母亲的康复费。
张海林以为日子总能慢慢好起来,直到6月14日深夜,父亲的电话再次击碎了她的期待。
电话里,父亲的声音像被抽走了力气:“海林,我撞人了……”
原来为了尽快还母亲治病的债,父亲连续三天没合眼跑长途,凌晨送货时疲劳驾驶,撞上了一辆电动车。
万幸的是伤者没有生命危险,可30万的赔偿金像一块巨石,砸向这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家。
“要不我去坐牢吧,这样就不用赔钱了。”父亲的话让张海林鼻子一酸,她知道父亲不是说笑,这个开了半辈子货车的男人,是真的走投无路了。
那天晚上,张海林在出租屋里坐了一整夜。
窗外的霓虹灯照进来,她翻遍了手机通讯录,亲戚已经借遍了,银行贷款因为她收入低批不下来,网络众筹?可父亲是全责,谁会给“肇事者家属”捐钱?
张海林盯着微信零钱包里仅剩的372.6元,突然想起白天在公交车上听到的话:“现在骗子多,借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。”
一个疯狂的念头突然冒出来:如果找300个人,每人借1000元,就能凑够30万了,如果自己每个月能还5个人,五年刚好还清。
这个想法让张海林自己都吓了一跳,在人人防备的网络里,陌生人凭什么相信她?
可张海林实在没别的路了,她只能冒险一试了。
在张海林的求助信里,她写了母亲的病、父亲的车祸,写了自己的工资和还款计划,最后加了一句:“我知道这很荒唐,但我会记着每一笔钱,绝不会赖账。”
按下发送键的瞬间,张海林把手机扔到墙角,蒙着被子不敢看,她甚至已经做好了被骂“骗子”、被朋友拉黑的准备。
可没想到的是,奇迹竟然出现了。
300个陌生人的“赌约”
张海林是被手机的震动声吵醒的,她蒙着被子等了半小时,才敢悄悄把手机拿过来,屏幕上的消息让她瞬间红了眼。
那不是骂声,而是密密麻麻的好友申请和转账提醒。
第一个通过验证的是个陌生头像,转账附言里写着“姐姐加油,我也是河南人”,紧接着是高中同桌,给她转了1000元。
让张海林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备注“单亲妈妈李姐”的人,转完钱后说:“我儿子去年生病时,也有陌生人帮过我,现在我帮你,以后你再帮别人。”
还有人想多转点钱,有个刚被公司裁员的大哥转了2000元,张海林连忙退回了1000元,她认真回复:“大哥,1000就够了,多了我怕记混,五年后我一定还您。”
有个大学生转了1000元,说“这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,我可以吃泡面,您先救急”,张海林特意记下他的学号,后来还寄了两本专业书过去。
那天晚上,张海林的手指就没停过,通过好友申请、道谢、退掉多转的钱、在笔记本上记下每个人的微信名和转账时间。
张海林按照转账的先后顺序给每个人编了号,1号是高中同桌,299号是加了三次才通过的退休教师,178号最特别,对方坚持匿名。
凌晨五点,天快亮的时候,张海林数了数转账记录,刚好300笔,每笔1000元,一分不多一分不少。
她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编号,突然蹲在地上哭了,张海林原本以为这个世界满是冷漠,却没想到在最黑暗的时候,有300个素未谋面的人,愿意来帮她。
三年“还债长征”
把30万转给父亲还了赔偿金后,张海林的“还债计划”正式开始了。
张海林每个月发了工资,就按顺序给他们转账,每个月能还5个人,转完后她会再发一条短信:“您好,我是张海林,今天还您当初借的1000元,谢谢您当年的帮忙。”
那段日子,她成了上海写字楼里最拼的人。
早上7点准时到公司,中午别人休息时她啃着面包改方案,晚上6点下班后,立刻赶去翻译公司做兼职,经常忙到凌晨1点才回出租屋。
就连周末的时候张海林都不敢歇着,她找了个商场扮人偶的活,穿着厚重的熊本熊外套,在高温天里发传单,一天能赚200元。
有次她发着39度的高烧,还硬撑着去做翻译。
晚上回到家,她裹着被子核对还款名单,生怕记错了编号顺序,笔记本上每个编号后面,都用红笔标着“2016.9.12还清”“2017.4.5还清”,那些红色的日期,成了她最踏实的盼头。
同事偶尔会笑她掉钱眼里了,还说“那些人说不定早忘了借过你钱”,张海林却不这么想。
有次她给178号匿名恩人转账,对方没收,回复说“不用还了,就当帮你了”,她却坚持重新转账。
直到对方收下钱,张海林才松了口气,在笔记本上给这个编号画了个小对勾。
2018年7月20日,张海林给最后一个编号,贵州山区的一位老师转账时,手都在抖。
按下确认键的那一刻,张海林哭了,不是因为累,是因为踏实。
原本计划五年还清的债,张海林用了三年就还清了。
她翻着那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,300个编号后面都画满了对勾,像一片小小的星空。
还不上的钱,换成另一种“还”
还清最后一笔钱后,张海林却没立刻丢掉那本笔记本,因为还有3个编号后面是空的,这3个人要么换了手机号,要么再也联系不上了。
张海林最先找的是213号,备注是“张奶奶”。
张海林按号码打过去,始终是“空号”。
她通过张奶奶当年的微信头像,找到附近的社区居委会,才知道张奶奶在2017年冬天去世了。
那天张海林在张奶奶的墓前站了很久,把1000元钱捐给了甘肃山区的小学,备注里写着“代213号张奶奶捐,给孩子们买校服”。
后来她又找到另外两个联系不上的恩人,一个换了城市没留下联系方式,一个注销了微信,张海林把这两笔钱捐给了河南本地的福利院。
有人说这些钱就算不还,也没人会说什么,为什么还要这么麻烦?
张海林想起2019年的一个深夜,她加班到凌晨,在便利店买热包子时,收银员突然叫住她:“你是那个朋友圈借钱的河南姐姐吧?我室友当年借过你钱,她说你肯定会还,果然没看错。”
那一刻张海林突然明白,当年300个陌生人借她的不只是钱,是300份“我相信你”。
而她还的也不只是1000元,是300份“我没让你失望”。
后来再看到有人在网上求助,她总会尽自己所能帮一把,就像当年那些陌生人帮她一样,不是因为她有钱了,是因为她知道,一句我信你,能在绝境里点亮多大的光。
现在张海林的母亲能慢慢走路了,父亲不再跑长途,在家附近找了个看仓库的活,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。
张海林把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放在抽屉最里面,她偶尔翻出来看看,那些密密麻麻的编号,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坐标,时刻提醒她,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,千万不要放弃任何的希望。
发布于:重庆市宏赢策略-股票杠杆网站-散户配资网-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